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社会公益事业 > 乡村振兴 > 宣传报道

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访问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是江西党员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近年来,江西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 “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全力以赴补短板、锻长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坚持对标对表 强化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江西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纵深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认真深学笃行,把准工作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西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坚决贯彻“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自觉贯彻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奋斗目标,引领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担当作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赣鄱大地落地生根。

    高位推动实施,拧紧责任链条。江西作为传统农业省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十分繁重。江西省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责任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任“双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分线推进工作体系,每位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一个县(市、区),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以上率下、层层压实政治责任。

    构建政策体系,纵深推进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政策等有效衔接,从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驻村帮扶、资金管理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省级配套政策,搭建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的“四梁八柱”。在全国率先颁布《江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意见》,将全省县(市、区)划分为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进行分类指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十百千”工程,积极创建10个乡村振兴样板县、100个样板乡镇、1000个样板村,奋力打造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六大样板”。

坚持精准施策 巩固拓展成果


    江西省紧盯重点群体、重点区域,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努力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落实“三线并行”动态监测帮扶。把强化监测帮扶作为防止返贫的关键举措,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开发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创新“农户自主申报、部门数据比对、干部常态摸排”三线预警机制,建立“遇困即扶、应扶尽扶”快速响应机制。率先推出精准防贫保险,探索构建“治未贫”长效机制,着力消除因疫情、因病等返贫致贫风险。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帮扶,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强化后续扶持,目前,江西省内3.45万户13.29万名搬迁脱贫群众中,实现2.93万人发展产业、6.48万人务工就业,确保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兜牢“三类保障”巩固脱贫成果。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脱贫质量和成色的重要检验,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持续巩固。强化义务教育保障,严格落实教育帮扶“双负责制”,健全完善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全省68.78万名脱贫家庭学生享受义务教育资助,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不辍学。强化基本医疗保障,推动2259个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参保。强化住房安全保障,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同时,全力应对江西省夏秋冬连旱特旱极端不利局面,做好群众生活用水保障,常态化开展饮水安全“回头看”,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护和水质管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抓稳“三业共兴”促进稳定增收。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创业“三业”提升行动,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产业增收方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经营主体带动、小额信贷促动、消费帮扶推动,全省5.1万个经营主体、1.45万个村级产业基地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就业增收方面,精准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做好返乡脱贫人口再就业,有效落实岗位推送、劳务组织、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2021年全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32.9万人。创业增收方面,积极引导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3.23万人,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坚持系统观念 促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江西省深刻把握“三个转向”,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千方百计做强农业、做美农村、做富农民,一幅村美、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

    坚持“三管齐下”发展乡村产业。在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从结构、链条、品牌三个方面集中发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大力调优结构。开展农业结构调整“1+9”行动,实施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点打造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和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不断延伸链条。开展农产品加工业“七大行动”,实施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和龙头企业“强链争先”工程,打造小龙虾、富硒蔬菜、鄱阳湖稻米、赣中南肉牛等四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9个;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扩面工程,2021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338亿元。打响特色品牌。抢抓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机遇,深入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庐山云雾茶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荣登全国百强榜;大力发展富硒品牌,实施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努力让“最好的富硒农产品在江西”唱响全国。

    坚持“三位一体”推进乡村建设。秉承“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理念,坚持治、建、管相结合,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悠悠乡愁”。“治”出洁净。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6285座,先后4次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在全国率先开发农村厕所革命数据管理系统,农村水冲厕所普及率达95.53%、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75%。“建”出美丽。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大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美丽宜居乡镇623个、美丽宜居村庄7027个、美丽宜居庭院81万余个、美丽宜居示范带577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美丽休闲乡村53个。“管”出长效。在全国率先推进“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创新搭建“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全省16万个宜居村庄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助力乡村“长治久美”。

    坚持“三治融合”深化乡村治理。突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努力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以“自治”增活力。成立各类村民理事会4万余个,实现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全覆盖,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爱心超市”“红黑榜”等经验做法,促进农民多元化参与。以“法治”促和谐。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累计遴选农村“法律明白人”634.19万人,参与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344.3万件次,村(居)法律顾问配备率达96%;持续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打造江西“红色治理”品牌。以“德治”淳民风。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坚决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各种陋习,全省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占比85.17%,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57.33%,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劲吹赣鄱大地。

坚持齐抓共管 确保工作成效

    江西省着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推动各种资源向乡村振兴聚合,汇聚上下同频、干群同心的强大合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抓住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契机,将最熟悉基层工作、最能吃苦耐劳、最会打硬仗的干部派下基层,选优配强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和“前沿作战部”。健全完善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新一轮选派5593个工作队、17474名干部驻村帮扶,并将派出单位与帮扶村项目、资金、责任紧密捆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乡村振兴公益“100+”三年行动,引导广大爱心人士、知名企业、社会组织共同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想方设法保障“人、地、钱”等关键要素,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市人才下乡激励机制、本土化乡村工匠培育机制,大力培育“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本土实用人才,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以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等制度,盘活闲置用地,唤醒“沉睡”资源。加大财政资金向乡村振兴倾斜力度,落实土地出让金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等政策,创新成立一批“两山银行”“湿地银行”,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流向农村,累计有1149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兴村项目1324个,1162个村受益。

    健全责任保障机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的重要指标,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针对“国考”通报和“省考”发现问题,建立定期调度、重点提示、销号管理、经验交流等工作机制,召开全省问题整改会、部分市县问题交办会、“一对一”约谈会等,推动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不严不实,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存在贪腐问题的,严格执纪问责,倒逼全省党员干部大抓落实、创先争优,持续以作风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