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县政府综合部门 > 县统计局 > 统计数据

奋进新时代 赣州工业阔步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三

访问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先后实施两轮主攻工业翻番行动,大力推动工业倍增升级行动,聚焦“1+5+N”产业,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克服了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不利环境的影响,赣州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增强赣州综合实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赣州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工业总量翻番,综合实力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工业增加值总量看,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603.48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1373.8亿元,实现翻番;从工业增加值增速看,除2020年特殊年份之外,全市增速基本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区间,年均增速达到8.9%。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业生产逐步恢复,规模以上(下称“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6%的增长,到2021年进一步回升,增长11.6%。2018-2021年,赣州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压舱石”作用更加牢固。

      二市场主体活跃,企业数量增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规上工业企业数由2012年的890户增加到2021年的2478户(快报数,下同),在全省的比重由2012年的13.1%提升到2021年的16.4%,净增1588家,净增数占全省的19.0%,总数和净增数均居全省第一。分行业看,2021年末,全市企业数排名前三的行业是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拥有企业496户、260户、206户,合计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38.8%;与 2012年末比,企业净增数排前三的也是家具制造业(增加471户)、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213户)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143户)。

      三盈利水平提升,竞争能力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业实现快速增长,企业效益向好,品牌影响力提升。从工业税收看,工业税收2017年首次突破了100亿元,到2021年已达182.7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89.9亿元,年均增长7.8%;从企业效益看,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4533.21亿元、301.68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2442.27亿元、202.85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13.2%、20.5%;从竞争能力看,通过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以品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牌,江西名牌产品数量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末,有102家企业的108个产品获得“江西名牌”产品,占全省总数的21.7%,三年有效期内的“江西名牌”产品数量共254个,列全省第一位,企业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四企业规模扩大,创新能力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培育了一批量大质优的企业,强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发展。一是企业规模扩大,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2012年的537户提高到2021年的752户,增加215户;超10亿元的企业由2012年的26户提高到2021年的74户,增加48户;2021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家,实现历史性突破。二是企业培育有成效,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优质中小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2家,金力永磁、孚能科技、汇森家居、悦安新材料、九丰能源等企业成功上市,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6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三是创新能力提高,新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青峰药业、虔东稀土、孚能科技),截至2021年末,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5户,认定总数居全省前列。

      五动能转换加速,绿色体系形成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产业为导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经济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目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由2014年的12.6%提高到2021年的32.2%,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4.5%提高到2021年的9.1%,提高了4.6个百分点。二是绿色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章贡高新区、赣州经开区、龙南经开区相继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爱格森、虔东稀土、上犹万年青等企业陆续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富尔特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龙南骏亚刚性印制电路板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安远、上犹工业园区、瑞金经开区入选省级绿色园区,石城南方万年青、龙南龙钇重稀土入选省级绿色工厂,赣州市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绿色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截至2021年末,全市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绿色工厂7个、绿色产品3个,省级绿色园区7个、绿色工厂17个。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40.1%下降到2021年的30.7%,降低了9.4个百分点,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成效显著。

      六智能制造推进,融合趋势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市“两化”融合度均位于全省前列,获批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国家级试点示范平台及项目26个,新增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4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24家;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39家;省级智能制造项目33个,省级智能制造基地2个。全市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总数居全省第二位。龙南骏亚、富尔特股份和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一。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100余家,志浩电子5G应用高精密线路板项目入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深联电路等10家企业被评为全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为全省最多。龙南骏亚精密电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电路板智能工厂、朝阳聚声泰智能声纹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入选工信部物联网示范项目公示名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落户赣州。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从无到有”,建成赣州国际企业中心、南康家居特色小镇两个省级工业设计基地;获批章源钨业等1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引进美克家居等国家级工业设计企业落户赣州,江西省赣璞设计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七首位产业加速,集群化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集群化发展“1+5+N”产业,各县(市、区)确立并优先发展首位产业,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形成了以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现代家居产业方面,围绕产业链建设设计、喷涂、检测等九大公共平台,依托赣州港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加快由做产品向做品牌升级,规上家具企业突破500户,实施一批个性化定制、网络化生产和智能化服务项目,推出“南康家具”区域品牌。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方面,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落户赣州,成为江西首家央企,建设了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科研创新平台,培育了金力永磁、开源科技、江钨新材等一批龙头企业,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赣南稀土矿山改造升级正式复产。2021年,规上工业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377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大力引进行业巨头,培育了同兴达、深联、骏亚、联茂、志浩、一诺新材等一批龙头企业。2021年,规上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327亿元。2022年又引进了投资101亿元的富士康工业互联智能制造项目,发展后劲足。纺织服装产业方面,积极承接海西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移,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产业倍增升级,形成了于都女装、宁都童装、石城鞋服、兴国牛仔等一批区域特色生产基地,引进了赢家、宝姿等知名品牌服装企业。2021年,规上工业纺织服装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11亿元。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利用资源优势及动力电池、永磁电机和电控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国机智骏、凯马新能源汽车整车下线并量产,实现了赣州人民的造车梦。孚能科技软包电池产量居国内前列。腾远、寒锐等企业在国内钴行业领先。引进了吉利科技总投资300亿元、年产能42GWh的动力电池项目和道氏技术投资125亿元钴盐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高标准建设了永磁电机产业园,中国中车、中科三环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2021年,规上工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11亿元。食品医药产业方面,赣南脐橙、赣南茶油等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积极构建富硒食品产业体系,发展功能性食品、旅游休闲食品,涌现了农夫山泉果业、齐云山油茶、百丈泉食品、蒙天乳业、五丰米粉等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上下游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青峰药业集团、威高集团,加快建设“药品+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青峰药业百亿级生产基地竣工投产,承载创新药、仿制药落地生产能力大幅增强;2021年,规上工业食品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7亿元。

      八承载能力提升,园区实力增强

      工业园区是全市主攻工业倍增升级的主战场,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数量增加。工业园区数量由2012年的16个增加到19个,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二是规模扩大。继章贡、南康、宁都、安远、大余、全南等工业园区获批调区扩区后,2018年,信丰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又顺利获批,全市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97.86平方公里,园区承载能力提升;三是实力增强。在赣州、龙南、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全市已拥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重点开发区1个、其他省级开发区14个。2017年,市政府出台了支持“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三南”园区一体化发展等系列文件,推动品牌共用、政策共享、规划共编、园区共建、数据并表,园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截至2021年末,19个工业园区投产企业有2916户,比2012年末增加了1642户,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1892.1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385.76亿元,实现翻番,园区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近十年的聚焦和发展,如今的赣州工业正处于发展“快车道”。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三大战略”,加快培育“1+5+N”重点产业集群,构建具有赣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赣州工业定能实现量质齐升、倍增升级。